再添铁证!

再添铁证!


<\/p>

11月3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残杀罹难同胞纪念馆举行2022年新征文物史料新闻发布会,包含侵华日军《阵中日志》、“荣第1644部队”相关相片等在内的重要文物史料入藏纪念馆。截止现在,纪念馆2022年新搜集文物史料453件(套)。<\/p>


<\/p>

本年,纪念馆持续托付日本友人大东仁先生在日本代搜集到51件(套)宝贵的文物史料。其间包含日军战士新井淳的《阵中日志》、侵华日军第九师团步卒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一中队《阵中日志》、日军“荣第1644部队”相片、“南京凹陷儿童教育戏曲卡片”等重要文物史料。纪念馆战胜疫情的影响,在新华社和春秋航空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曲折将这批史料运回馆入藏。<\/p>

日军“慰安妇”准则再添铁证<\/strong><\/p>


<\/p>

侵华日军战士新井淳的《阵中日志》<\/p>

侵华日军战士新井淳的《阵中日志》是一份日军战士记载的日记原件,里边具体记载了1937年10月12日至1938年9月23日,新井淳跟从部队从日本国内坐船动身,投入侵华战场,在上海、南京、无锡、嘉兴、镇江等地驻守的日记记载,包含了日军伤兵收治、掠夺、树立慰安所,以及日军遭到我国守军顽强抵抗等重要内容。特别是记载了1938年1月1日,日军在南京建立慰安所的相关状况。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从今天起,开设了慰安所。每个人30分钟,费用是下士官150钱(1.5日元),战士100钱(1日元)。适当的热烈,一向处于满员状况”。这是现在发现的在“慰安妇”准则正式建立后日军在南京开设慰安所时刻的最早记载。<\/p>


<\/p>

侵华日军战士新井淳《阵中日志》1938年1月1日的记载<\/p>

据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日本侵华史研讨专家孟国祥介绍,“慰安妇”准则是日军大规模的性暴力违法,是日本政府和国家的准则行为,是对人道的蹂躏,对文明的亵渎,为国际社会所不齿,“慰安妇”问题已成为日本是否有满足的诚心和尽力来回应战役的侵犯性质和面向未来的试金石。对此日本右翼竭力否定,日本政要(政府)唐塞含糊,咱们这次发现的《阵中日志》等材料便是最有力的反击。战时日军经过多种途径在南京开设为数众多的慰安所,之前发现文字记载在南京建立慰安所的抉择是上村利道的日记,该日记中记载了“1937年12月28日,戎行的不合法违纪事情越来越多,参谋部第二科招集各队将校会议,参谋长着重军纪,并审议经过了第二科提出的关于建立南京慰安所提案。”<\/p>


<\/p>

孟教授表明,咱们对南京慰安所的了解,首要依托受害者的回想,日方的一些档案文献,以及日本研讨者的效果,这本《阵中日志》则反映了在南京建立慰安所的切当时刻以及运作状况,这对推动日军在南京施行“慰安妇”准则的研讨是非常有利的。<\/p>

日军施行细菌战最新罪证发布<\/strong><\/p>

此次大东仁先生还帮纪念馆搜集到60余张关于日军“荣第1644部队”的相片。日军侵吞南京后,1939年4月,在原“中心医院”(今东部战区总医院)原址建立“荣第1644部队”,又称“多摩部队”,其对外宣称是日军“华中防疫给水部”,实质上是从事大规模细菌战与毒气战研讨实验的组织。其间的4张是该部在南京举行相似“变装游行”活动,相片上清楚地显示出“荣第1644部队”字样的标牌,还有4张反映了该部队在南京的驻地修建、日军在驻地修建前的留影、“多摩部队”创建一周年演艺会等内容。<\/p>


<\/p>

日军“荣第1644部队”部队在南京举行相似“变装游行”活动的相片,相片上清楚地显示出“荣第1644部队 ”字样的标牌<\/p>

据孟国祥介绍,南京的“荣第1644”部队和 “731”部队相同臭名远扬,可是因为这些细菌战实验都是极端隐秘的,后期日军又将相关材料毁掉,咱们掌握的材料很少,相片就更为罕见,这组相片为以往所未见,可以说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和南京曾发现的日军“荣第1644”部队细菌实验受害者头颅和研讨彼此印证,将有利于该专题的研讨深化和细化。据介绍,1998年12月,在今东部战区总医院邻近的工地上曾发现过一批头骨。经多专业考证判定,确认是侵华日军“荣第1644部队”细菌实验受害者的41具头颅。<\/p>

多时段复原日军侵华作战<\/strong><\/p>

日军第九师团步卒第三十六联队是侵吞南京和施行南京大残杀的日军首要部队之一。该联队于1937年12月9日清晨开拔南京光华门外,并向南京光华门建议进攻。在进行了剧烈的战役及重复抢夺之后,于13日清晨5时占据光华门。尔后在南京城内及光华门外进行“扫荡”,搜捕并残杀放下兵器的我国武士和疑似武士的一般布衣,所属官兵强奸妇女、掠夺资产、纵火破坏城市修建物,在南京犯下了很多罪过。
<\/p>


<\/p>

1936年3月30日至1937年4月30日《阵中日志》<\/p>

本次搜集到该联队第十一中队1936年3月30日至1937年4月30日在伪满洲延寿县等地与我国抗日装备的作战及警备记载。与纪念馆上一年搜集到的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阵中日志” 为同一部队在不同时刻段的日本军方档案记载。<\/p>


<\/p>

1937年10月至1938年6月《阵中日志》<\/p>

孟国祥表明:“该中队既是攻击南京和进行大残杀的首要部队之一,也在1937年曾经参加了在东北‘清剿’我国抗日装备力量的举动。本次搜集的《阵中日志》细化了日本底层戎行活动和开展的研讨,为咱们全体掌握日本侵华战役史供给了较为明晰的头绪,具有重要的学术研讨价值。”<\/p>

日本推广军国主义教育佐证发布<\/strong><\/p>

此次,大东仁先生还帮纪念馆搜集到1942年日本发行的“‘南京凹陷’儿童教育戏曲卡片”,这是日本政府对国民推广军国主义教育的有力佐证。戏曲卡正面是前哨战场作战、庆祝南京沦亡、南京入城式等局面的连环画,反面则是介绍台本。此戏曲卡作为儿童教育读物,在日本大东亚文化话剧社揭露发行。<\/p>


<\/p>

“南京凹陷”儿童教育戏曲卡片<\/p>

此外,南京民间收藏人唐恺先生也协助纪念馆搜集到一批文物史料,包含1938年编印出书的《首都沦亡纪念册》,以及一份1938年1月6日的刊载有南京保卫战文章《敌入南京后之一大冲击》的中方报纸《天文台》等。<\/p>

来历:侵华日军南京大残杀罹难同胞纪念馆
<\/p>

修改:虞越<\/p>